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点专题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绿色建筑“大跃进”的一些思考

发布日期:2014-06-06 信息来源:新浪地产

开篇:

    目前,一些小区打着“绿色”概念做宣传,而真正入住后,很多“绿色”设施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仅仅成为了一种摆设。有专家称其“被刷绿”的建筑,它不能真正提高使用者的居住品质,仅仅是在炒作绿色概念。

 

 

 

1.绿建沦为炒作噱头是谁的缺失? 
 
现阶段绿建数量不足
 
    最近,随着2013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结果的公布:2013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共有517个,其中获得运营标识的仅为52个,“绿色建筑设计并不落地,绿色建筑不绿色,节能建筑不节能”,这无疑是对绿色建筑在当前国内如火如荼展开的当头棒喝。
 
    “绿色建筑要防止大跃进”一直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开彦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谏言,在他看来,当前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机制、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都还不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保障性住房强制推行绿色建筑,还是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等,都是非常不科学的,“现阶段绿色建筑仍是少量的建筑,仍需要花费力气,做创新变革才能得到”。
 
绿建行业缺陷重重
 
    开彦指出,中国绿建行业中首先是人才问题,做好绿色建筑,设计是关键,是龙头。但是目前很多建筑师、规划师并不关心绿色建筑。其实,绿色建筑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强调整合概念,需要结合建筑自身条件,通过被动式设计来达到整体的目标。但是真正懂得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建筑师很少。
 
    其次是标准问题,我认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方法与理念并不完全正确,并且容易形成误导。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条数计数法,容易导致申报方为了达到要求而去数数目,从而造成绿色技术的堆砌。另外从出发点来讲,当前绿色建筑提倡“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其实节省是绿色建筑的结果,绿色建筑的本质是资源最大化利用。
 
    第三是绿色建筑发展配套的机制问题。目前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都比较混乱,尤其是绿色咨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最后是执行问题。目前国内绿色建筑主要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推行,然后将计划分配到各省市,所以表面上看大家积极性很高,但结果是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局面。其实,绿色建筑本质上是市场行为,如果市场上没有需求,开发商得不到利益,是不会主动来做绿色建筑的。
  

 
 
2.如何让绿色建筑接地气?
 
建筑地产怎么才算绿色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绿色地产已经成为中国地产经济脉搏中一个关键部分,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绿色转型探索之路上,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第一种绿色模式:建材环保上的绿色路线,提高建筑的绿化率或者减少建材运输的能耗。第二种绿色模式:运用绿色技术,通过国际先进节能技术的整合运用,使绿色住宅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少消耗能源,从而实现绿色环保。
 
    世界自然基金会森林项目经理金钟浩说,通常人们认为,使用木制建材就要砍树,很不环保。然而,判定一种建材是否环保、绿色、低碳,关键在于这种材料从制造到使用再到回收整个过程消耗了多少资源、能源,是否产生环境危害。特别是,它究竟是不是可再生资源。真正的绿色建材,必定是以上优势的综合体。
 
是否谈“绿色”就是多花钱
 
    有一种说法,绿色低碳是需要成本的,而这个成本最终要由消费者来买单。对此,易居资本中国基金投资总监陆昌泉认为,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可以降低原来的投资造价。“在目前的某一个阶段,绿色地产的建设成本比较高,是因为还没有达到量产化。”他认为,绿色地产不应该增加建筑成本,反而应该降低成本。“真正低碳节能的建材,在使用过程或者综合效益投资时,其成本是会下降的”。
秦占学也认为,绿色建材不一定增加成本,反而会降低成本。“涂料,大家都知道挥发性很强。如果采用新技术,比如说光技术,它不挥发,见光就凝固。一般的涂料排放到空中的成本很高,抹上去之后多半是挥发掉的,实际上很浪费。如果采用光固化技术,降低挥发,就减少了材料浪费,成本就降低了。”
 
    上海建科院总工程师徐强告诉记者,绿色建筑如果按照因地制宜的策略,可以更多地利用建筑本身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投资。当然,这对设计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从整个建筑的运行成本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反而会降低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前面的建设投入,运行成本暂时还看不到。按照国外的经验,真正的绿色建筑,运行成本是会降低的。”
 
 
 
 

“绿色地产”先行者的审慎探寻 

   
    尽管绿色地产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认识到,绿色转型才能迎来可持续发展。易居资本中国基金投资总监陆昌泉表示,“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绿色地产公司也都走了很多弯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品牌开发商,纷纷试水并大力推行绿色地产。

    招商地产董事总经理林少斌回顾道:2002年招商地产在国内率先提出绿色概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狭义的绿色技术走向一个更广义的绿色人文地产概念。在他看来,绿色地产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也就是,在一定的舒适度条件下,在建筑的全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破坏最小,创造健康自然舒适的家园。
 
    位于上海闵行区的“朗润园”是2004年万科在上海做的第一个绿色建筑项目。这个项目从规划和建筑设计源头入手,集成应用了雨水收集利用、透水路面等技术,享誉一时。
 
    2004年,上海首幢生态办公示范楼在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内落成。它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等生态技术,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1/4,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建材资源利用率为60%。
 
    生态办公示范楼的结构和常见的办公楼造型不同:外形南低北高,南面办公室下大上小,北面办公室下小上大,东北向西南倾斜的中庭从一楼直达三楼,形成共享空间。中庭内,绿树葱茏。中庭屋顶是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开启角度大小随意。室内环境达到了健康、舒适的指标,体现了生态建筑“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栋楼后来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的原型。
 
    老石库门砖砌成的“呼吸墙”,是“沪上•生态家”的点睛妙笔,这些老门砖还用以铺砌楼梯踏面及雨水回收景观水池。墙上铺满的蓝色小管,是利用地热能调节整幢建筑温度的地源热泵。楼梯等钢结构是用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型钢经处理后拼装焊接加工成的。外遮阳系统窗户外的百叶窗,落地玻璃外的卷帘门,还有阳台外的屈臂式遮阳篷,这些红色的装置叫做“外遮阳系统”,在炎热的夏天,这些装置能够随时阻挡阳光进入,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3.绿色建筑考验谁的环保意识?
 
缺乏绿色施工和运营
 
    除了主观上炒作概念的因素,缺乏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也是“伪绿色”建筑出现的两大主因。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业内专家一再强调,现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绿色标准的是设计阶段,而施工和运营阶段则较难控制。
 
    通过走访几个工地,记者发现,现在的工程施工方缺乏绿色施工理念,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多是粗放型的,资源、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环保建材、可再生回收的建材使用比例很小。而且,建设方对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普遍认为施工人员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不是技术工作者,导致施工质量不高,造成部分材料、能源浪费。
 
    另外,运营也是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绿色建筑运营水平不高,源于长期来的“重建轻管”,其中有体制问题,也有运营机制问题。建设者只是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而不去承担运营的责任;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营、管理绿色建筑。从经济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其实是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常因某些理由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
 
  
 
结语:
 
    一个城市要有活力、魅力,那么绿色建筑最好的形象是和乡土建筑结合。活力通常表现在消费上,商业要发达,文化休闲要充分。城市的魅力取决于城市的轮廓线有没有秩序,以及尺度是不是宜人、亲切。
 
  另外,在基层普及绿色建筑概念,让百姓了解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可以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彻底消除“伪绿色”建筑的生存空间。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