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海学会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黄骅港务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及其他港口企业等共同起草编制,填补了行业空白。
作为国内首个覆盖港口固体废物全链条管理的推荐性技术规范,《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该团体标准聚焦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源头减量措施、收集贮存规范、资源化利用处置及运行管理体系六大核心领域,细化三十余项具体技术指引,为港口行业固体废物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精准化监管与绿色转型。
针对干散货码头粉尘治理难题,《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推荐智能喷淋联动监测、全流程抑尘等先进技术;要求港口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流程,并倡导建立电子台账系统,实现固体废物全流程可追溯管理。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双轨驱动,标准构建了可操作、可量化的实施路径,最大限度减少港口固体废物产生与排放,同时遵循“因港施策、水陆协同、绿色低碳、全员参与”的原则,统筹规划无废港口建设,深度融合“双碳”目标与无废城市建设,为无废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直以来,黄骅港务通过全流程管理推动无废港口建设,构建从固体废物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制度体系,配套分拣中心实现垃圾精细化处理,并创新五道粉尘治理防线,有效控制扬尘及污水产生;建成煤粉尘回收车间,压制销售高价值煤饼,对工业固废如废旧轮胎、皮带等实现再生利用,在黄骅港五期建设项目中,将约1.2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用于临时道路填筑,将施工泥浆压滤成低含水率泥饼;改造盐碱地,种植近百种耐盐碱植物实现绿化全覆盖,通过压舱水、煤污水、雨水回收每年节约水资源400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费超2000万元。同时着力打造融合“智能化生产、岸电节能减排、绿电建设”的“零碳码头”模式,形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复制模式,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原标题:绿色港口新指引——《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责任编辑:于彤彤
网页编辑: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