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要闻

机器值守 远程集控 智能诊断 无人化风电场来了

发布日期:2025-10-15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同利第三风电场自今年4月启动全智能化试运行以来,成功实现三大跨越:管理模式从依赖人工升级为人机协同,运维方式从人工巡检转变为机器巡检,检修策略从被动响应优化为预警维护。

 

  “同利第三风电场已然成为智慧能源领域的标杆。”无人化风电场不仅推动风电运维模式从“人防”向“数防”“技防”转变,还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技术路径,推动风电产业向智能化转型,为行业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人员依赖度高、安全风险突出、运营效率不足是困扰风电场运维管理的三大痛点。传统模式下,一个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风电场,需配备1名场站负责人、8—9名检修人员,才能维持日常运转。但这种高度依赖人员管理的模式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已然难以维系。

 

  特别是当前,新能源的增长点集中在我国风电资源密集的西北“沙戈荒”地区。远离城市的风电场面临“招工难、留人难、培养难”的困境,人力成本攀升与运维效率低下构成新的矛盾,智能化运维成为破题关键。

 

  在同利第三风电场,记者看到,当检修员李旭强发出指令,无人机机巢便缓缓开启,一架智能巡检无人机腾空而起,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上百个点位的日常巡检任务。李旭强告诉记者:“利用无人机携带的热红外和光学影像设备,我们能迅速轻松地识别出风电设备的‘病症’,并及时‘治疗’。以往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巡检工作,现在仅需一周就能高效完成。”

 

  与无人机相匹配的是智能运检系统。“若需查看装机数据,可随时切换相应模块,无人机自动巡检画面也可一览无余。”说话间,李旭强切换展示屏画面,无人机的巡检画面、规划飞行路径与实际航迹尽收眼底。

 

  相较于传统新能源场站,同利第三风电场在运维模式上实现了根本性突破。这种运维模式深度融入生产业务,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到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流程。这种管理与技术的高度一体化,正是系统实现持续、快速优化的核心驱动力。马辉说,无人化解决方案以“无人值守、远程集控、智能诊断”为核心,重塑了新能源场站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风电场运维已经走过了从L1(纯人工运维)、L2(少人化运维)到L3(无人化运维)的三次系统性升级,智慧运维的规模化部署有利于显著提升场站管理水平。实践对比显示,若某区域有5座5万千瓦风电场,其全面应用L3级解决方案后,全域可比传统场站节省用工20人,显著提升人机效能,让一线人员从“维修工”转变为“管理员”。

 

原标题:机器值守 远程集控 智能诊断 无人化风电场来了
责任编辑:罗知之、陈键
网页编辑:苏伟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