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要闻

大型储能项目将迎来升级盈利时代

发布日期:2025-11-21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新一轮寒潮天气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正式开启,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社会采暖负荷拉高叠加光伏冬季发电量减少,电网压力陡增。截至11月20日,北京、新疆等多地今冬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作为“超级充电宝”,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等多种功能,能为电力保供实实在在地“添底气”,在“迎峰度冬”的背景下,储能项目成为今冬顶流、快速上量。


储能项目加速放量

  新型储能电站作为调节电力负荷的大型“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该电站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由中能建控股集团旗下储能技术公司投资参股的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建设。

  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山东省各级政府、发改委、能源局的支持下,在国网山东公司“清风暖阳”专项并网服务帮助下,顺利并网发电,是压缩空气储能领域重要里程碑,可有效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当前,中储国能公司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空气储能电转电效率超过70%,具有产业化价值和意义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山东肥城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后,将进入试运行阶段,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项目、课题,开展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验、测试及同电力系统耦合运行的研究工作,尽快完成各项发电实验及测试工作,正式投入运行。

  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为储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重点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强调要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的调节潜力提升利用效率。

  上述政策表明我国储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如果说储能过去是“可选项”,如今已经变成了“必选项”。随着政策与市场激励加速释放,储能已经从补贴走向市场自洽。

  头部公司也纷纷推动储能项目上量。例如,行业领先的

  储能行业某业内人士接受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属于自己的能源底座,将电力从外部供应转变为自我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事。”

 

  盈利模式日益完善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其中,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的大型储能系统成为主要增长点。

  大型储能前景持续向好,主要系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独立储能已步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运营”的关键时期。国家层面明确其独立主体地位,地方则细化交易规则,使得独立储能盈利路径日益清晰——电力市场套利、电力辅助服务、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

  “在调峰补贴退坡、现货市场转型期,头部公司往往能够保持更强的收益韧性,关键就在于其构建了‘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容量保障’的三元市场化机制。”

  据了解,当前电力辅助服务和现货市场日臻成熟,表现在现货市场价差拉阔、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扩大,叠加容量电价机制完善等多重因素驱动,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有望持续提升。目前以甘肃为代表的多个省份给出了储能容量电价政策,对储能项目的长期收益提供了更多确定性。

  储能项目良好的盈利表现和预期,促使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储能要真正转化为“电网充电宝”,需要长期、专业及高效的运营,正所谓“运营力”才是储能投资运营商的终极护城河。

  展望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日益完善,大规模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将愈发重要,其盈利空间也会随之扩大,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资产”,为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届时,能够将储能业务拓展至源网荷储一体化、电算融合等更多创新场景,打造集风光发电、新型储能、电力交易、综合能源服务于一体的头部公司将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原标题:大型储能项目将迎来升级盈利时代
记者:曹琦
责任编辑:王婉莹
网页编辑:苏伟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