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具创新性、可持续性与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绿水青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尽管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不断孕育着新的竞争优势。这有助于推动低碳、生态、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加速形成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质态,不仅要求重构生产力发展逻辑,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变革,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生产要素的绿色转型与高效配置,进而将绿色技术、先进产业与低碳生活方式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旨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在实践中,要全面提升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开展绿色科技攻关,加强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壮大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规模,显著降低全链条能耗物耗,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结构。
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生态环境等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安全紧密相连。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要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监管效能,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积极有效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风险挑战,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增强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安全保障的良性互促。